由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共同策划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高品质生活创造篇”暨“向群众汇报——2023委办局长年终访谈”昨日推出第一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及各相关处室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就听众、网友关心的就业、人才引进政策、技能培训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就业是民生之本,连着千家万户。截至11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0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7.2%。10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1%,前10个月均值降至5.4%,低于年度5.5%的控制目标。“可以说,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失业率平稳回落。就业形势恢复到疫情以来最好水平。”沈超说。
针对大学生“慢就业”,快递、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等新问题,沈超介绍,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天津市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文件,推动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各类补贴直补快办;在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方面,出台了《天津市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实施细则》,明确了互联网平台用工应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形;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推动新就业形态企业开展集体协商。
在提升劳动者技能方面,鼓励企业职工、院校学生等各类重点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编制了新版《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截至目前,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9万人次,实施技能等级认定13.8万人次。
除此之外,市人社局落实四大举措,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一是支持企业稳岗扩岗。通过及时兑现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扩岗补助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发放补贴2.45亿元;投放全市稳岗扩岗专项贷款40.78亿元;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14.6亿元。
二是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印发《天津市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截至目前,共组织2.31万人参加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9亿元;新发展2家天津市创业孵化基地。
三是全力稳定重点群体就业。通过鼓励企业吸纳、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托底安置公益岗和社区服务型岗位等方式,促进8.45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多渠道就业,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四是就业服务保障持续发力。为381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用工2.3万人;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2570场,6.7万家企业提供13.6万个岗位;建成公益化线下零工市场16家,线上平台16个,进场求职零工人数22.4万余人,接受咨询15万余人,达成就业人数6.2万人。
“预计到年底,能够顺利完成3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沈超说。
在人才引育方面,天津市实现了在两个大赛的新突破: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天津参赛队获得26金、19银、11铜,金牌、奖牌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10月,在第二届全国博创赛上,天津市获得10金、15银、30铜,同样金牌、奖牌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目前,天开有仪、绿禾环保、天大智图等7个项目已落户天开高教科创园。
在引才聚才方面,天津市打出“组合拳”,印发了《关于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加快引进优秀人才来津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聚焦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和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围绕5个方面提出10项措施;通过组织系列“会、展、赛”活动,对接引进天津市高质量发展急需各类人才,截至11月底,累计引进人才47.7万人,平均年龄32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超过26%。
在人才培育方面,天津市刚刚获批新设立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历届新高,获批数量和入选率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天津市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110个,工作站343个,创新实践基地110个,覆盖了天津市所有重点学科和重点产业链。同时,今年协和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园,已建成孵化面积超3万平方米,吸引迈达佩思等20余个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入驻。
作为民生保障重要部门之一,“人社之为”也体现在创建高品质生活的点点滴滴。“社保卡虽小,却承载着‘大民生’。今年,天津市率先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一卡通行,京津冀公交、轨道刷卡出行等应用。”沈超介绍,“三地还将汇集各类居民服务事项,合力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方面应用推广,持续拓展电子社保卡移动支付场景,不断提高市民使用社保卡的满意度。”
内容来源:天津日报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